09/08/2017

介入性艺术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语境

Only available in 簡体字.

27/04/2017

Decolonizing Democracy in Time

Only available in 美式英文.

16/12/2016

In Other Guises: Art and Politics in Singapore

Only available in 美式英文.

03/12/2016

In Search of a New Tokyo Commons

Only available in 美式英文 and 日文.

22/11/2016

建構非共識的藝術,其實驗與驗證

「藝術到底能為社會做些甚麼?」這個問題在英國如果是90年代後半工黨為了確保公共資金的合理運用而被提出來的話,在日本的契機應該就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和後續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時,被提出變成共同的問題。若說前者是為了處理具體的社會問題,而被迫出現了社會參與的藝術,後者就是因為真切的無力感,不只藝術家、對所有藝術相關從業者來說的一個警醒,而開啟了至今未有,對社會議題的關注。 實際上,地方人口流失的問題、少子高齡化的社會、經濟危機、能源問題、非正職雇用等問題,雖然不過是去突顯日本一直以來都面臨的問題,但因為發生了波及自己的巨大災害或事故,才對這些社會問題採取自省的思考,審視現實社會的作品, … Continue reading 建構非共識的藝術,其實驗與驗證

27/06/2016

對戲劇的提問:從感覺覺醒的民主

大部分在兩千年帶受到矚目的國際級戲劇作品,多半是對劇場表現的基本條件進行提問。過往現代主義對於「內省」的行為有很大的熱情,這些作品們比自我反省的行為又更進一步,以這種方法論在傑宏貝爾、威廉福賽、里米尼會議紀錄(Rimini Protokoll)等藝術家的作品裡,又更顯著地被具象化。在他們的作品當中,對表演動作、或者說被戲劇化的表象進行介入,包含面對著舞台上表演者身體的觀眾,藉此進行至今未有的不同戲劇對話。當然,如同漢斯.蒂斯.雷曼(Hans-Thies Lehmann)的批評,這種透過現代主義者的知識介入所促成的內省行為,雖然在1950年代帶給美術界諸多影響,但在舞台藝術界則直到1990年代為 … Continue reading 對戲劇的提問:從感覺覺醒的民主

22/06/2016

首爾,與開發熱潮對抗的場域正在生成

首爾是動能很強的都市,變化速度之快,與亞洲其他都市不相上下,但是在過去50多年間,首爾催促著「時間」的進行。在產業和經濟急速成長的另一面,其副作用力的陰影也很深。倫理與哲學變得相對貧乏,隨之而來的精神貧困至今仍未有太多改變,二十歲時為了唸大學我搬來首爾,最初被這個一切都很新鮮的城市所深深吸引,開始會進出劇場或美術館等文化設施、搭乘公車、環繞著這個華麗的都市到處走馬看花。但就在同時,我也開始發現首爾這個都市的速度已經超過我身體所能負荷而讓人喘不過氣。當時因為國內的經濟狀況已經惡化到需要向國際貨幣基金(IMF)申請債務救濟的程度,大學的氣氛也不如預期,結果因為諸多原因,在搬來一年半的時候,我就休學 … Continue reading 首爾,與開發熱潮對抗的場域正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