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是動能很強的都市,變化速度之快,與亞洲其他都市不相上下,但是在過去50多年間,首爾催促著「時間」的進行。在產業和經濟急速成長的另一面,其副作用力的陰影也很深。倫理與哲學變得相對貧乏,隨之而來的精神貧困至今仍未有太多改變,二十歲時為了唸大學我搬來首爾,最初被這個一切都很新鮮的城市所深深吸引,開始會進出劇場或美術館等文化設施、搭乘公車、環繞著這個華麗的都市到處走馬看花。但就在同時,我也開始發現首爾這個都市的速度已經超過我身體所能負荷而讓人喘不過氣。當時因為國內的經濟狀況已經惡化到需要向國際貨幣基金(IMF)申請債務救濟的程度,大學的氣氛也不如預期,結果因為諸多原因,在搬來一年半的時候,我就休學了一年,離開了首爾。在那之後即便過了十五年,至今首爾對我來說仍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都市。開挖河川和山地,首爾在物理上的面積雖然不斷擴大,但僅存的自然風景仍不變的讓人感到療癒。摩天大樓的天際線之間還能看見偉大山脈的都市,世界上也不多了吧。即便是在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執行的建設事業、讓人難以忍住怒氣的諸多事件、還有數也數不清的各種意外事故之中,只要看見努力想為社會帶來「變化」的人,總會讓人又再次抱有期待。在失望和希望的交叉點,今天仍持續的首爾生活。
本次介紹的韓國藝術家,他們的表演或計劃是於2009到2011年間在首爾製作、發表的作品,同時也是以「首爾」為創作對象與主題的作品。正好在當時,市長以「漢江文藝復興」為名,要大肆「設計」首爾,全國也被新一波開發潮所追趕著。商人出生的總統推動了4大江的開發計劃,漢江文藝復興是從2006年到2010年,當時的首爾市長吳世勳投入5940億韓元費用所推動的沿岸開方計劃。4大江開發計劃則是李明博政府(2008年2月到2013年2月)的核心計劃,花費高達22兆韓元的總金額,以水資源管理為名目,將錦江、洛東江、榮山江和漢江一帶重新整備的大規模土木工程。關於4大江開發計劃,自2013年上旬完成之後直到現在,仍有許多關於其效益的議論和關於環境破壞的批判仍持續著。反對再開發計劃補償政策的當地居民和警察發生衝突,在汽油彈引發的火災當中造成6人死亡、24人負傷的龍山事件也是在2009年發生的。對市中心的都更抱持高度期待,不動產業者的投機交易也此起彼落,對首爾房地產的價格造成很大的波動。無法支付高漲租金的平民百姓,不是激烈抵抗,就是被迫放棄原本的生活品質。「變遷的舞台(transforming scene)」就是從對熟悉的空間提出質疑出發,藝術家們提出了「現在,在首爾生活是能永續的嗎?」的提問。將「成長與開發」視為座右銘而一直往前衝刺到現在的「公寓共和國」【譯注:此一詞來自法國地理學者Valerie Gelezeau的博士論文同名書籍,內容批判韓國的都市化和房產開發的過熱,法文版於2003出版、韓文版於2007年發行】代表都市首爾,在其陰影之下,又有甚麼不同的場域、不同的舞台能夠被創造出來呢?
當開發的主張侵害了個人的人權,是否誰都可以起身實踐公平與民主?「重新實踐民主(Re-doing democracy)」這篇文章,提出了民主是否已喪失?或民主是否已消失?的種種想法。對國家體制來說民主這個修辭雖然在憲法當中被明確提出,但是不管對誰來說都已經受夠了。民主,是否有可能再次以具體的形式被表現出來呢?藝術,是否能成為表現民主的媒介?「重新實踐(Re-doing)」是否能夠不再是一個背離日常的哲學概念,真正貼近民眾,讓大家能再次認識一個可被實踐的民主主義,這是對於恢復民主有效性的呼籲。在此介紹的作品,透過於日常生活當中的實踐將民主「民主化」,這不僅止於對藝術形式的實驗,更是在街頭、在抗爭現場、在都會近郊,透過歌曲和電子訊號、聲響和故事,在人與人之間遊走。
1. 都里班拆遷抗爭現場與自主音樂創作人協會,2010-2011
(Self Reliant Music Producer’s association with Duriban), 2010-2011
在弘益大學附近營業的刀削麵店都里班(Duriban),於2009年12月被附近地區開發工地的建設公司雇用的工人(原文直譯為日薪勞動者,此處暗示可能為建設公司所雇用的黑道打手)奪取了原先生活的空間。僅用了三百萬韓圜(約台幣十萬元)的搬家費就被趕出門的店長夫婦,開始在這些工人設置的鐵欄杆外靜坐反對拆遷。得知這則新聞的許多音樂人為了聲援店長夫婦,自2010年2月開始每個星期六在都里班原址舉行「星期六自主音樂會」。反對強迫拆遷而獨力奮戰的都里班,和需要獨立公演空間的音樂人互相結合,認同他們的想法而決定加入的音樂人越來越多。這些人並不是都里班遷移的直接利害關係人,而是共同擁有在弘益大學前(譯註:廣義的定義是地鐵二號線弘大入口站到地鐵六號線上水站的範圍)這個特殊的場域的生活經驗而立場一致的人。鄰近弘大的周邊,從1990年代起就有許多建築被改建為藝大學生的工作室、音樂廳、聚會場所等,可以說是韓國地下文化(Indie Culture)的重要發揚地。然而,隨著商圈化的逐漸改變,租金不斷上升,許多以此地為活動據點的藝術家和音樂人也不得不搬到其他地方去,也就是典型的仕紳化(Gentrification)。都里班的狀況,成為了音樂人摸索繼續自主獨立活動的機會,也和組織的建立有關,想要建構獨立音樂活動的基礎並不只有音樂人,支持他們的消費者也成為潛在的音樂生產者而得以加入這個組織。2011年4月舉辦的創辦人大會和8月的首次總會之後,自主音樂創作人協會便開始了正式的活動,現在組織成員約有250人。
「盡量將資本或國家等官僚機構的干涉減到最少,小規模的生產者們結合起來建構出自己能夠活動的場域(field),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立。」(節自官方網站介紹文)
另一方面,與音樂人們攜手的都里班抗爭現場,後續發展出在2010年5月1日舉辦的「新城鎮文化派對[51+1](Newtown Culture Party 51+1)」的盛大活動。從中午一直到凌晨三點,共61組樂團輪番演奏,約有2500名觀眾參與,這個活動讓都里班的狀況更加廣為人知,這樣推波助瀾的結果,在都里班靜坐第537日時,建設公司終於提出包含合理補償計畫和鄰近區域恢復營業等內容的協議書。這種類型的「文化抗爭」在明洞的Café Mari、梨泰院的Takeout Drawing、以及最近西大門區的「庇護小徑」【譯註:此為照顧入獄囚犯或更生人的意思,過去西大門監獄(現在的西大門刑務所歷史館)主要看守在日本殖民時代參加抗日運動的烈士,戰後則多半逮捕韓國軍權時代下提出異議的民主運動者。】等地點,都出現了類似的反迫遷抗爭,可視為一系列的社會運動。
․自主音樂創作人協會官方網站:http://Jaripmusic.org
․鄭龍澤(JEONG Yong-Taek音譯)導演的紀錄片《NewTown Culture Party》(2011)的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IBxuiYiRc
2. 玉仁集體,玉仁公寓計畫(2009-2010)和玉仁網路電台[Studio 82+](2010-)
Okin collective, Okin A.P.T Project (2009-2010), Okin Internet Radio [Studio 82+](2010 ~)
玉仁集體是在首爾市鐘路區玉仁洞的玉仁公寓再開發地區所成立的藝術團體。2009年7月,以訪問居住在玉仁公寓被迫遷的藝術家為契機,開啟了「玉仁公寓計畫」。這個計畫當不僅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目前僅存的租屋者所面臨的現實情況,也將已搬走的居民所留下的痕跡和區域的歷史做了進一步的訪查。其中在公寓屋頂所舉辦的《玉仁洞假期》邀請了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地區居民來此進行兩天一夜的住宿,吸引了許多關注。在即將變成廢墟的玉仁公寓裡舉辦導覽、播映藝術家的影像作品、邀請居民一起用餐並聊天等活動,創造了以微小社群為中心的時間。除此之外,在這一年當中藝術家還以玉仁公寓為中心進行周邊地區的訪查、並在玉仁公寓進行展覽、表演等多元的活動。以這樣的形式維持團體活動的同時,成員也陸續變更,目前以Joungmin Yi, Hwayong Kim和Shiu Jin三位成員繼續活動中。
玉仁網路電台[Studio 82+]是從2010年9月1持續至今的播放計劃。[Studio 82+]以站在都市的龜裂點為概念,關注「其他的玉仁們」,希望擷取這些迫遷者的聲音,透過電波傳送出去。廣播與玉仁集體周邊的鄰居、藝術家、理論家和社會運動者等合作,製作各種不同的節目。以下為幾個節目內容的案例:
․Open Cut 如果交換非金錢的價值會產生甚麼效應?
․社會權利是甚麼?Hyunmee Kim (延世大學文化人類學教授)
․從玉仁集團到少女時代。客座主持人:Hahn Joh(弘益大學建築系教授)
․安全室(Panic Room)-如果你可以的話。客座主持人:Dongrim Kim, Soyeon Lim(身障者和運動人權)
-Open Cut_What Happens when exchange values without money?
-What is social rights? Heynmee Kim(pr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dep. Yonsei University)
-From Okin to Girl’s Generation_Guest: prof. Hahn Joh(Hingik Univ.)
-Panic Room-As you like it_Guest: Dongrim Kim, Soyeon Lim (Disability and Human Rights in action)
以游擊的形式播放,他們不斷地更改電台地點,內容也透過網路播放而累積了系列檔案。2011年作為釜山市立美術館展覽的一部份,玉仁網路電台被設置並展出,2012年在斗山藝術中心以《傾聽地板之歌》為題展出了裝置兼電台的作品。在這裡的「地板」指的是「構造與主體對立,接近於一邊對戰一邊動態形成的〈場域的概念〉」。從玉仁公寓開始,為了面對像「藝術和生計」這樣很難二元對立的難題,以藝術生產者的立場邀請美術界人士、音樂界人士參與對話,前述案例的自主音樂創作仁協會成員也曾參與《傾聽地板之歌》的節目錄製。
http://okin.cc/radio
3. 林珉旭《S.O.S 採納的歧見》2009
Minouk Lim, S.O.S adoptive dissensus, 2009
2009年3月29、30日
聲光表演、現地製作、公演
2009年國際多元藝術祭 Festival BOM
表演錄像紀錄,2009
HD 聲音錄像投影
單頻版本 46分13秒/ 三頻版本 11分
最後要介紹的作品,是召喚了韓國產業化與近代化過程裡所埋藏的故事的表演藝術作品。這件2009年3月29日和30日的兩天之間,在Festival BOM當中演出的作品,現在仍可在網路上看到錄影紀錄。觀眾在晚上九點出發,搭乘觀光船進行90分鐘的航行,觀賞在漢江周邊設置的數個舞台。在觀光船離開港口不久,觀眾就可以透過船上廣播聽見船長的聲音,回顧關於漢江的記憶與關於首爾的回憶。此時,在搭乘時所經過岸邊的人群,將會吆喝著「鏟啊、鏟啊!又一個犧牲、又一個犧牲!」【譯註:如同文字意涵,暗示的是漢江的過度開發,但拿鐵鍬挖掘的行為,在韓文的厘語上也代表了「徒勞無功」的意思,因此也包含了對開發強烈的諷刺】。這些人手持如同鏡子形狀的反射板,將觀光船的探照燈反射回來,象徵了因為開發而失去生活基盤的人們所發出的吶喊聲,就好像詩歌一樣在耳底反覆,手持鏡子的人們的動作,就如同在抗爭運動裡的文宣紙板一樣。同時在漢江的浮島上,有對情侶上演著浪漫的場面,兩人開心地拿著仙女棒互相追逐嬉戲著,觀眾透過無線電所聽見兩人的聲音,是從外人的視線解放出來企圖尋找只屬於兩個人的空間,不得不逃避現實的故事。接著最後的聲音是來自被國家指定為「緩刑假釋」的政治犯,他冷冷的聲音說著「只想老實地遇到錯誤的東西就說錯了,遇到討厭的東西就說討厭,誠實地活著。想幫那些對於國家權力說不的人發出S.O.S求救信號」。這些短篇故事,就像偶然被接收到的無線電波一樣,在觀光船的光線中轉瞬即逝。被隱沒在巨大城市首爾的某處,各種遭受壓迫的主體的片面得以浮現。除此之外,彷彿電影般的90分鐘旅程裡,不僅有這些短片故事,沿著河岸的豪宅大樓、彷彿永遠不會結束的工程現場,還有連接位於首爾中心漢江南北岸的橋樑和橋上行駛的車輛等首爾的風景,都在發出「S.O.S」求救信號。
林珉旭的個人網站:http://www.minoukl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