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到底能為社會做些甚麼?」這個問題在英國如果是90年代後半工黨為了確保公共資金的合理運用而被提出來的話,在日本的契機應該就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和後續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時,被提出變成共同的問題。若說前者是為了處理具體的社會問題,而被迫出現了社會參與的藝術,後者就是因為真切的無力感,不只藝術家、對所有藝術相關從業者來說的一個警醒,而開啟了至今未有,對社會議題的關注。
實際上,地方人口流失的問題、少子高齡化的社會、經濟危機、能源問題、非正職雇用等問題,雖然不過是去突顯日本一直以來都面臨的問題,但因為發生了波及自己的巨大災害或事故,才對這些社會問題採取自省的思考,審視現實社會的作品,或因為對社會問題採取自省的態度,進而重新反思歷史的作品出現了,從過往的作品當中找到和社會的連結等行動也增加了。
另一方面,民主黨野田佳彥政權下實施的武器輸出規範逐漸鬆動、尖閣諸島(釣魚台)的國有化等,在接著安倍晉三內閣輪替後,特別在外交、國安政策上右傾的舉動,也造成了國家主義興起的狀況。雖然他是一直以來不斷批評日本的戰後民主化政策的保守勢力,但他們將戰後民主化所造成的損失,透過家族或集體意識借屍還魂,從現在被公布了的自民黨修憲草案中就可以明確看出。因為奉行新自由主義而產生財政漏洞的地方政府,將預算不斷編給地方自治會,將行政工作轉嫁給地方自治會,某個層面上來說,父權體制的集體意識也正在悄悄復活當中。
本次在此介紹的三部作品,在這種持續的排外狀況下,以形成相互摩擦為前提,透過各種形式邀請觀眾協力的作品。但同時這種參與性並非試圖建構父權制度的集體意識,反而從根本就不以形成共識為目標。不如說,如同洪席耶所提倡的,以實踐非共識為前提,交換彼此的立場並尋找當中的可能性。雖然可能遭逢理想主義者、和現實脫節等批評,但即便如此,能為無語者發聲、讓被禁的聲音得以被聽見這種理想的根本不也可以被視為實踐民主的一種形式嗎?不以直接映照出現實為主要功能,就可以正視藝術的功用了。
參考文獻:
自由民主黨憲法改革草案(2012年4月27日)
雅克˙朗西埃「對民主之恨」中央翻譯出版社(簡體中文)
參考文獻(英文)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 Draft Constitution
Jacque Rancière La haine de la démocratie, La Fabrique 2005
1. Kyunchome 《新的臉孔》(2015年)、《在此創造新的臉孔》(2016年)
2011年成立的男女藝術組合Kyunchome在2015年駐村德國時拍攝了與敘利亞難民一起蒙上雙眼後排列福笑面具(在空白臉譜上放上五官的日式紙卡遊戲)的影像作品「新的臉孔」。「在此創造新的臉孔」則是基於前作繼續發展出的表演作品。在個展期間他們邀請來到日本的難民進駐展場,由他們主導與觀眾一起在3分鐘表演時間裡一起製作「新的臉孔」。觀眾表面上基於善意的膚淺表現被揭發,在無法溝通的狀態下感到尷尬,為自己偽善的行為感到內疚。面對即便在日本不被接受,也必續繼續製作新的臉孔好存活下去的難民現實,在誤會不斷的指間交流中嘗試共同創作。
Kyunchome/《新的臉孔》/2015年/Video installation 21’58
《在此創造新的臉孔》/2016
攝影:森田兼次
2. 田中功起《五位演奏家同時彈一部鋼琴(首度嘗試)》(2012年)
這部作品可以說是近年來不斷透過共同作業的形式實驗並檢證各種可能與不可能性的田中功起最初的嘗試,自此之後包含陶藝、剪髮、寫詩等群體共同製作一件作品的計畫陸續出現,影像紀錄也陸續以作品形式被公開。在本作品當中,參與演出的同學們被動的姿態和設法解決問題的堅定意志貫穿整部作品,是對於自己演奏技巧的自信抑或是美國人的民族性,讓他們不忌諱的討論、積極的交涉與讓步,整個過程本身表現出理想的民主狀態。在影像中偶而見到藝術家在後面的身影,可以感覺到他賦予表演者們的自主性,期待他們之間彼此合作的作品。
田中功起/《五位演奏家同時彈一部鋼琴(首度嘗試)》/2012
Format: Collaboration, video documentation (57’)
Location: The University Art Galler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Curator: Juli Carson
Commissioned by The University Art Galler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Participants: Adrian Foy, Kelly Moran, Devin Norris, Ben Papendrea, Desmond Sheehan
photo courtesy of the artist, Vitamin Creative Space, Guangzhou and Aoyama Meguro, Tokyo
3. 藤井光《帝國的教育制度》(2016年)
將美軍製作的日本教育制度資料影像和藝術家在韓國進行的工作坊紀錄影像交錯編輯而成的影像作品。根據藝術家指示,看似溫和但其實專制的各種命令,形成了美國、日本和韓國三者之間微妙關係的隱喻。資料影像裡聽來客觀但卻片面的旁白解說,和影像裡播出規律整齊的日本學生們相互呼應。作品的後半觀眾將看到圍繞著看不見的戰爭所產生的影像,被指示做出這些動作的韓國學生們漸漸產生熱情,發展出了超過藝術家指示的自發性動作。這些自主的動作,彷彿民主的萌芽,也像是被一體感所鼓舞的極權主義的開端,促使觀眾自己尋找相互矛盾的解釋。
藤井光/《帝國的教育制度》/2016
HD Video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