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ator & Researcher
- 岩城京子(日本)
-
目前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Gold Smith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攻读博士,同时担任该校兼任讲师,主要活动聚焦表演艺术(戏剧、舞蹈等)研究与报导。于世界25国进行采访,文章多发表于AERA、新潮、朝日新闻等媒体。近年也以艺术顾问的身分参与东京艺术节、威尔斯国立剧场之相关活动。2010年担任神奈川艺术剧场的创意协理,并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伦敦分部、伦敦艺术大学等授课。现以东京和伦敦为据点,发表英日文著述。著作包含『东京戏剧现在式』(Hublet Publishing、伦敦)、『Ushio Amagatsu: Des rivages d’enfance au bûto de Sankai Jjuku』(Actes Sud、巴黎)等。近期于New Theatre Quarterly杂志发表关于冈田利规作品之论文,关于高山明作品之论文亦收录于『Negotiating Nuclear Disaster – ‘Fukushima’ and Arts』(Routledge、伦敦)中。2016年将有论述发表于『A History of Japanese Theatre』(剑桥大学出版)一书。
- 沈瑞筠(中国)
-
艺术家、策展人。现任广东时代美术馆总策展人。芝加哥美术馆附属美术学校与蒙特克雷亚州立大学双硕士毕业。主要展览包含于美国纽约皇后区美术馆策划的「Shift: Exhibition on Young American Artists Creating On-site Artwork in China」(2011年)、「Gentle Wave in Your Eye Fluid – A Pipilotti Rist Solo Exhibition」(2013年)、「Polit-Shher-Form!」(2014年),于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和第六届成都双年展展出的「Landscape: the Actual, the Virtual and the Possible?」等。文章常见于「LEAP艺术界」、「GALLERY」、「Art Asia Pacific」等艺术杂志。
- William Andrews
(日本)
-
英国出生、以日本为活动据点的作者、译者。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毕业,主修英国文学,2004年起旅居日本。主要研究范畴为戏剧、艺术和历史等,目前关注日本战后社会运动与反文化运动。著作「Dissenting Japan: A History of Japanese Radicalism and Counterculture, from 1945 to Fukushima」将于2016年出版。
- 大馆奈津子(日本)
-
1971年东京出生。早稲田大学第一文学系史学科学士毕业,主修美术史。法国雷恩第二大学艺术史学系研究策展学程及早稲田大学公共经营研究课程毕业。自2000年起于一色事务所担任荒木经惟、森村泰昌、笠原惠实子、柳美和等重要艺术家经纪人。2010年起兼任线上杂志「ART iT」编辑。并为「2014年横滨三年展」策展团队一员。其他主要展览包含「柳美和:Windswept Woman-老少女剧团」(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2008)、「森村泰昌:Theater of Self」(安迪沃荷美术馆、匹兹堡、2013)、「荒木经惟:往生写集」(丰田市立美术馆、新潟市立美术馆、资生堂画廊等、2014)。
- 相马千秋(日本)
-
以日本为活动据点的艺术制作人。毕业于早稲田大学、并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曾任国际舞台艺术祭「Festival Tokyo」首任节目总监(2009-2013年)、横滨舞台艺术据点「陡坡工作室(急な坂スタジオ)」首任总监(2006-2010年)、及日本文化厅文化审议会文化政策部会委员(2012-2015)等工作,致力从创作和环境两方面,推动日本舞台艺术的创新。2014年和伙伴们一起创立非营利法人「艺术公社」并担任代表理事。现在以艺术公社为母体推动「r:ead(东亚对话驻村交流计划)」、「Scene/Asia-开启亚洲观众空间」、「讲座表演系列」等计划。同时也参与亚洲各地奖项的审查、担任机构理事和讲师。2015年荣获法国艺术文化勋章。
- 铃木理映子(日本)
-
1974年日本爱知县出生。早稲田大学第一文学系毕业,主修戏剧。曾任演剧杂志「Theater Guide」总编辑,2009年起成为自由撰稿人,为各戏剧专门杂志、广告杂志和表演文宣执笔,并参与多项戏剧表演相关出版品之编辑,包含「大骆驼舰非常的日常(Theater Guide)」、「Festival Tokyo Document(F/T 09-13)」、「后戏剧时代的创造力(白水社)」等。于青山学院大学文化政策研究所毕业后,担任该校特别研究员(2013)并参与「ACL当代戏剧批评档案室」的创立。并担任新国立剧场企划协助委员。
- 金海主(韩国)
-
以首尔为主要活动据点的独立策展人、作者与编辑。曾任韩国国立剧团研究员,白南准艺术中心助理策展人。近期主要策展包含「Memorial Park」东京宫、巴黎(2013年)、「Theater of Sand」 Culture Station 284、 首尔(2012年)、「The Whales Time Diver」韩国国立剧团(2011年)等。于「Art in Culture」、「Article」、及「F」等韩国杂志与媒体上,亦有许多美术与表演相关评论发表。2007年完成Ecole du Magasin(Grenoble)之Tutorial Training Program课程,并与哈洛.史泽曼联合出版『Individual Methodology』(JRP/Ringier出版, 苏黎世, 2007年)一书。同时担任『Yeongeuk』(韩国国立剧团出版)、以及跨领域艺术档案『Art Folder』(Moonji Cultural Institute)杂志的编辑委员。
- 徐贤锡(韩国)
-
1965年生,延世大学资讯研究所教授,作品横跨剧场理论、录像艺术、表演艺术和剧场等领域,常透过表演计划邀请观众重塑关于记忆、场景的认知。主要作品包含Heterotopia (首尔, 2010/11), Desire Paths (龙仁, 2011), The Divine Prostitution of the Soul (首尔, 2011), Heterochrony (首尔, 2012), Resolutely Autumn Wind (横滨, 2013), and From the Sea (东京, 2014),表演常使用蛙镜、耳机或录音机及其他可穿戴的道具形塑观众的观看经验,并探讨「剧场」的限制与条件,选择在有现代化痕迹的建筑物中进行演出,也成为他创作脉络当中另一个主体。最近的纪录片作品中关注亚洲各地现代化建筑的消长,包含南韩、北韩、柬埔寨和日本等地的观察。他的录像及表演作品曾在首尔Bo:m艺术节、光州设计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东京艺术节、克来蒙费朗艺术节等发表。同时著有『父亲/儿子/佛洛依德』(2011)、『未来的艺术』(即将出版)等书,并担任跨领域创意实践杂志Ob.scene共同主编。
- 黄汉冲 Jason Wee(新加坡)
-
以新加坡和纽约为活动据点的艺术家、作者。创立「Grey Project」空间,包含画廊、驻村空间、艺术家图书馆、办公室和工作室,致力于实验性策展、出版、设计等工作。在艺术创作方面,他扬弃单一权威,并推崇复合的视点、复声的表现。现为线上现代诗杂志「Softblow」编辑。2005-2006年任美国惠特尼美术馆独立研究项目研究员。2013-2014于韩国京畿道创意中心驻村。2014-2015年担任国立新加坡大学奖学金驻校作家。2010年于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大学当代艺术机构共同策划「Beyond LKY」展和「The Future of Exhibition」计划。其他策展计划包含于新加坡大学美术馆发表之「Singapore Unheimlich(2015)」、「When You Get Closer To The Heart, You May Find Cracks(2015) 等。戏剧作品包含新加坡艺穗节委托制作、与Sean Tobin合著之剧本Tongues,并于2012年2月在新加坡国立美术馆发表。最新著作「The Monsteres Between Us」被TODAY报选为2013年度最佳艺术书籍。
- 龚卓军(台湾)
-
1966年,台湾嘉义出生。1998以论文『身体与想像的辩证:尼采.胡塞尔.梅洛庞蒂』获得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学位。随后担任各大学哲学讲师,并于2007年起任教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与当代法国哲学,长期关注身体哲学、美学、现象学心理学与精神分析等议题。2009年起担任季刊「艺术观点(ACT)」总编辑,并带领ACT于2010年获得国家出版奖年度优秀奖。龚卓军曾翻译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舍拉的『空间诗学』、以及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眼与心』。除研究工作外,近年亦展开策展工作,主要展览包含2013年于台北诚品画廊策划之「我们是否工作过量?」等。
- 许芳慈(台湾)
-
台湾出生,目前以新加坡为主要活动据点的作者、研究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科学所亚洲文化研究课程研究员,同时为博士候选人。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策展学群硕士毕业。2010年至2013年任职香港亚洲文献库数位典藏经理,2013年起担任国立台湾美术馆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为冷战美学的现代性视觉考研,以及记忆政治之于动态影像的关联性。艺评写作散见于「今艺术」与「LEAP艺术界」。